李白的简介(李白的简介和背景)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李白,有人会答"狂";用两个字形容李白,有人会答"诗仙";用五个字形容李白,有人会答"斗酒诗百篇"。的确,李白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才华横溢,放荡不羁,整天呼朋唤友,诗酒风流,留下了大量浪漫主义诗歌:"大鹏一日同风起,扶摇直上九万里。""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""天生我材心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。"

我们知道,人不可能只有一面。那么,在"狂"、"诗仙"、"斗酒诗百篇"这些标签之外,李白还有什么角色定位呢?或者说那个仙气飘飘外衣下的李白,还有哪些方面不太为人所知呢?

读书:"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。"

李白五岁进昌隆象耳山小学读书,却调皮捣蛋,经常逃课。有一次,他又逃学下山,走到一条山涧时,看见一位磨铁杵的老婆婆,就上前询问婆婆干什么,婆婆回答说:"磨针啊!"要把一根铁杵磨成一根针?李白不相信,但婆婆说:"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"李白深受触动,这才回到学堂,下功夫读书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

当然,李白不是那种死用功的学生。知识的获得,不仅仅要靠"头悬梁","锥刺股",更要会读、善读。李白说:"孔明披书,每观于大意。"这是他对诸葛亮读书方法的总结,也是自己身体力行的标准。天下书籍,浩如烟海,不读不行,全读不可能,而尽量多读、更有成效地读,方为上策。李白分清主次,"观其大意",求其要义,得其神韵,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,然后融会贯通,再加以创造。对于重点内容,则会认真诵读、刻苦钻研,甚至不达"妙境"绝不罢休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头悬梁

开元二十二年(734),李白在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中说他:"五岁诵六甲,十岁观百家。轩辕以来,颇得闻矣。常横经籍书,制作不倦,迄于今三十春矣。"这年他33岁,可以很自负地介绍自己,他五岁就读书识字,背诵《六甲诗》,十岁看诸子百家的书。他睡觉都枕着书,常常废寝忘食,不知疲倦地写作,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年了。从始祖轩辕一直到现在,都已经十分了解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而且,李白把读书当作一件乐事,从阅读中获得愉悦。供职翰林学士院时,他写了一首《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》,其中有句:"观书散遗帙,探古穷至妙。片言苟会心,掩卷忽而笑。"说他一边读书一边思考,从书本知识生发开去,得到新的知识和体会,心情愉悦起来。当时他正遭受非议和诽谤,心情很不舒畅。读书的最大好处,是不仅可以获得新知,还可以让人忘掉烦恼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读书图

我们在李白的诗文中,经常看到他信手拈来、熟练自如地引经据典。比如李白七绝现存84首,运用典故的有64首,占七成以上。如此大量用典,一方面说明他善于活学活用,另一方面也说明他的确有深厚的读书根基。

侠客:"笑尽一杯酒,杀人都市中"

唐代经济繁荣、商业兴旺、交通发达,关陇一带"融胡汉为一体,文武不殊途",更促成了当时少年喜剑术、尚任侠的风气。李白十几岁起走出家乡,投师学艺。在峨眉山玉虚观,跟张宗胜道长学习老庄两年,并深得峨眉剑真传。出山的时候,已经化身一位风度翩翩的"游侠"少年。李白在《与韩荆州书》里说他"十五好剑术",说的就是这一段时期。他在给从兄李皓的一首赠诗中写道:"结发未识事,所交尽豪雄。却秦不受赏,击晋宁为功。托身白刃里,杀人红尘中。当朝揖高义,举世称英雄。"(《赠从兄襄阳少府皓》)说他少年懵懂,喜欢呼朋唤友,结交豪侠之士。助人为乐不求报酬,也不把解人之难看得多么了不起。为朋友两肋插刀,红尘滚滚处也曾经手刃歹徒,肝胆意气天下闻名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开元二十年(732)正月,信安郡王李祎为河东、河北两道行军副大总管,率兵讨伐契丹。李白的朋友梁昌要跟随李祎出征,李白为朋友饯行,并写下《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》:"入幕推英选,捐书事远戎。高谈百战术,郁作万夫雄。起舞莲花剑,行歌明月弓。将飞天地阵,兵出塞垣通。祖席留丹景,征麾拂彩虹。旋应献凯入,麟阁伫深功。"说梁昌凭借英才大略入选安西僚幕,捐书投笔,拿起刀剑,置身战场。相信很快就会有捷报传来,你的画像将挂在麒麟阁榜上。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梁昌的羡慕之情,表现出他对投笔从戎、建功立业的向往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像

梁昌走后不久,李白又写下《结客少年场行》:"少年学剑术,凌轹白猿公。珠袍曳锦带,匕首插吴鸿。由来万夫勇,挟此生雄风。托交从剧孟,买醉入新丰。笑尽一杯酒,杀人都市中。"诗里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,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,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,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,有万夫不当之勇。他与豪侠剧孟一见如故,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。少年志气豪猛,哪怕在都市中,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。这个少年身上分明寄托着李白的理想,然而李白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,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平之鸣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侠客剧孟

天宝三载(744),李白游齐州,又写下《侠客行》一诗:"赵客缦胡缨,吴钩霜雪明。银鞍照白马,飒沓如流星。十步杀一人,千里不留行。事了拂衣去,深藏身与名。"说燕赵的侠士,武艺盖世,十步可斩杀一人,千里之行,无人可挡。此时李白已经40多岁,侠客之心仍然没有泯灭,这首诗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,对拯危济难、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,豪情壮志表露无遗。

婚姻:"虽为李白妇,何异太常妻"

开元十五年(727)五月,李白入赘安陆(今湖北省安陆县)许家,做了倒插门女婿。新娘叫许紫烟,其祖父许圉师曾任宰相,曾祖父许绍曾为唐高祖李渊少年同学,是高祖、太宗两朝重臣。尽管许圉师已经去世多年,但许家仍然算是权贵之家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许圉师形象

李白好酒,婚后这个习惯不仅没有改,而且有发扬光大的趋势。他在《赠内》一诗中戏谑道:"三百六十日,日日醉如泥。虽为李白妇,何异太常妻。"太常妻讲的是东汉太常卿周泽病卧斋宫,妻子去看望他,他却认为妻子冒犯了斋禁,将其投入监狱。李白用这个典故与许紫烟开玩笑,你虽然是我李白的妻子,但跟太常妻一样,不能干扰我喝酒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李白与许府上下相处并不愉快,岳父许自遂去世后,他实在不愿意再在安陆生活下去,便于开元二十四年(736),带着妻子许紫烟和女儿平阳,投奔在任城(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)做县令的六叔李阳冰,在任城东门内寓居下来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山东济宁太白楼

第二年,许紫烟生下儿子伯禽。但许紫烟产后虚弱,又感风寒,落下病根,久治不愈。开元二十八年(740),患病已久的许紫烟撒手人寰,给李白留下了未及成年的平阳和伯禽。

为了照顾一双儿女,李白娶了一位姓刘的寡妇作妾。李白长年不回家,刘寡妇守活寡,又要照顾他的孩子,还不如一个人单过,于是果断离开了李白。李白写了一首《去妇吟》:"古来有弃妇,弃妇有归处。今日妾辞君,辞君遣何去?……幽闺多怨思,盛色无十年。相思若循环,枕席生流泉。"他倒是挺会换位思考,女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生理与感情需求,男人不回家,女人也有权利走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幽闺多怨思,盛色无十年

天宝五载(746)秋末,李白再次南游吴越。走到宋城(今河南省商丘市)的时候,朋友牵线搭桥,帮他娶了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为妻。特别有意思的是,李白几乎复制了上一次婚姻,娶的仍然是前宰相的孙女,仍然是入赘,做上门女婿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李白与宗氏

结婚不久,李白便将宗氏扔在家里,继续他的漫游历程。偶尔,他也会想起家里还有一个守活寡的妻子,于是模仿宗氏口吻,写了一首《自代内赠》:"曲度入紫云,啼无眼中人。女弟争笑弄,悲羞泪盈巾。"诗里说,宗氏听到熟悉的乐曲婉转入云,却不见心爱的丈夫,禁不住哭哭啼啼。妹妹们看到她思夫心切,都争着前来取笑戏耍,她又难过又害羞,泪水点点滴落手巾。李白这算是表达理解呢?还是自嘲?也许都有,也许还包含一份歉意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泪痕点点寄相思

天宝十四载 (755)冬天,安禄山起兵叛乱,北方兵荒马乱。李白牵挂宗氏的安危,赶紧返回宋城,接宗氏上了庐山。永王李粼为与唐肃宗的新政权分庭抗礼,四处招兵买马,听说李白在庐山隐居,便派人上山邀请他入幕。李白被李粼的诚意打动,接受了大都督府参军的任命。下山之时,李白写了一首《别内赴征》:"出门妻子强牵衣,问我西行几日归。归时倘佩黄金印,莫学苏秦不下机。"出门的时候,宗氏拉着他的衣服,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?李白说,我哪天要真是佩戴了相国的金印回来,你可不要嫌我过于庸俗而不理我啊!战国纵横家苏秦游说秦王失败归来,妻子嫌弃他,埋头织布不理他。李白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,字里行间充满了依依不舍的感情和幽默的情趣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李白下庐山

李白入幕不久,李粼就在丹阳战败。李白作为"反贼"的部下,被投进了浔阳监狱。宗氏得知李白被捕,为他四处奔走,疏通关系,表现出了患难夫妻的深挚情感。李白在《在浔阳非所寄内》一诗中说:"闻难知恸哭,行啼入府中。多君同蔡琰,流泪请曹公。"称赞妻子像当年的蔡文姬一样,为了救她的丈夫在曹操面前求情。

父亲:"因君此中去,不觉泪如泉"

李白给孩子取名,就像他的诗句,极具个性。"平阳"原是李渊第三个女儿的封号,她曾聚拢关中豪杰,发动司竹起兵,与李世民会师于渭河北岸,共同攻破长安。李白希望女儿像平阳公主一样才识胆略过人,给她起名平阳。"伯禽"原是周文王姬昌孙子的名字,鲁国第一任国君。李白希望儿子将来能够"治国平天下",给他取名伯禽。可惜,李白大部分时间不在家,与孩子们天各一方,很少相见。但我们不要因此觉得李白一路走来一路潇洒,无所留恋,实际上不是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唐朝平阳公主

天宝六载(747)岁暮,李白在越中一带游历,朋友杨燕将去东鲁,李白写《送杨燕之东鲁》一诗,里面提到了他的子女:"二子鲁门东,别来已经年。因君此中去,不觉泪如泉。"说孩子们放在东鲁的家里已经一年多了,因为你要去那里,让我想起了他们,眼泪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流下来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送杨燕之东鲁

他独自呆在馆舍,想起了任城的家,门前那棵桃树已经长得跟楼一样高了吧?他想象平阳倚在桃树边折花,因为思念父亲,泪水如同泉涌;伯禽长得与姐姐一样高了吧?可谁能抚背怜爱他俩呢?想到这里,他心中不定,写下《寄东鲁二稚子》一诗:"南风吹归心,飞堕酒楼前。楼东一株桃,枝叶拂青烟。此树我所种,别来向三年。桃今与楼齐,我行尚未旋。娇女字平阳,折花倚桃边。折花不见我,泪下如流泉。小儿名伯禽,与姊亦齐肩。双行桃树下,抚背复谁怜?"思亲之情绵绵不绝,日甚一日。天宝九载(750),他终于下定决心返家,回任城与儿女们团聚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伯禽长大后,"天然长能持,幼能辩,数悌公之德,必将大其名也已矣。"意思是说他性格很随和,很孝敬,侍奉老人很周到,对于自己的晚辈也非常的友善。李白流放夜郎遇赦,回到江夏,伯禽一直随侍在他身边。每当李白大醉之后乘着月色回家,远远看到伯禽在家门口等着他,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,因而在《游谢氏山亭》一诗中写道:"醉罢弄归月,遥欣稚子迎。"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上元三年 (762),李白在当涂去世。贞元八年(792),伯禽也去世了。伯禽有一个儿子、两个女儿,也就是说李白有一个孙子,两个孙女。孙子效仿祖父浪游之举,离家出走,不知所终。两个孙女都嫁给了当涂农民,没有田地,没有桑园,生活非常窘困。

狎妓:"携妓东山去,春光半道催"

唐朝是一个强盛和开放的朝代,城市繁荣,商业发达,侠士、文人、商贾们穿梭于全国各地,经年累月不着家,催生了娼妓业的繁盛,皇室中有"宫妓",达官显贵们有"家妓",军旅驻地有"营妓",官府里有"官妓",茶楼酒肆中有"歌妓"及专事陪酒的"饮妓"。唐政府没有"宿娼"禁令,上至权臣新贵,下至富商大贾、文人墨客,都把狎妓冶游作为风流雅趣。诗人们更是与妓女们争诗斗赋,闹得不亦乐乎。薛涛为妓时,与之唱和的著名诗人就有元稹、白居易、张籍、杜牧、刘禹锡,"余皆名士,记载凡二十人"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元稹与薛涛

李白写自己携妓而游的诗文非常多。开元十四年(726),他在金陵、扬州等地游历,留有一首《对酒》:"蒲萄酒,金叵罗,吴姬十五细马驮。青黛画眉红锦靴,道字不正娇唱歌。玳瑁筵中怀里醉,芙蓉帐底奈君何!"吴地女子芳龄十五,骑一匹小马登场。她"道字不正",到底是说不好洛阳普通话呢?还是故意撒娇发嗲呢?作为一名老道的嫖客,李白是深谙此中秘诀的,于是乘醉将她拥入怀中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诗仙毕竟是诗仙,左拥右抱,一夜双飞,如此风流,令人咂舌。天宝三年(744)秋天,李白与杜甫、高适同游单父,追猎回来,在酒楼将猎物集中,该烧烤的烧烤,该清炖的清炖,还请两个妓女陪酒:"出舞两美人,飘摇若云仙。留欢不知疲,清晓方来旋。"两个美女舞姿翩翩,歌声软绵,宛若天仙。临了还把她们留下,欢乐缠绵,不知疲倦,天亮才回家。纵观古今诗坛,如此放浪形骸,恐怕无人能出其右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携妓东山去,春光半道催

他送侄子李良赴会稽,还带着两个妓女:"携妓东山去,春光半道催。遥看若桃李,双入镜中开。"一路上春光明媚,遥遥看去,两个美女恰如桃花红李花白,双双从画面中出来。即便给古人上坟,他也带着妓女:"携妓东土山,怅然悲谢安。我妓今朝如花月,他妓古坟荒草寒。"诗里说他携手美丽的妓女,来到东山古谢安的墓地,为其祭奠。临了还不忘调侃谢安一把,我带来的妓女如同鲜花明月,而谢安你当年的妓女早已是荒草覆盖的坟茔中的寒土。

揭开"诗仙"李白的真面目

作者头像
wujianhua888创始人

上一篇:细头银击节碎(为什么钿头银篦击节碎)
下一篇:战争的诗句(战争的诗句有哪些)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