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雀东南飞剧情介绍(孔雀东南飞电影)


《孔雀东南飞》:婆媳关系导致的悲剧,源头却是摆不正的亲子关系

《孔雀东南飞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,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。是乐府诗的巅峰之作,从古至今都享有盛誉,历经1000多年传唱不衰。

第一次接触这首诗是高中时期,十五六岁的年龄,感动于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情深,对被遣回家的刘兰芝感到深深的同情,也对焦母非常的厌恶。

在诗中刘兰芝兼有内在美和外在美,“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”,手巧又勤快,“鸡鸣入机织,夜夜不得息。三日断五匹,大人故嫌迟”,从离开时和小姑的告别能看出与小姑子相处也融洽,却与小姑别,泪落连珠子。“新妇初来时,小姑始扶床;今日被驱遣,小姑如我长。勤心养公姥,好自相扶将。初七及下九,嬉戏莫相忘。”与焦仲卿也很恩爱,简直是个十全十美的好媳妇,为什么焦母执意要求儿子休掉儿媳呢?

学习这篇课文时,老师讲了4个原因:

  1. 刘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要求:“举动专自由”、“本自无教训”,虽然能干温顺,但骨子里的倔强为焦母所不能容。
  2. 刘兰芝嫁进焦家未能生育。
  3. 焦母见异思迁,为娶秦罗敷逼走刘兰芝。
  4. 焦母作为寡母,辛苦拉扯儿子长大,不能容忍儿子和刘兰芝之间的热烈爱情。

前3点结合当时的背景很容易理解,当时对第4点很不解:作为母亲,怎么会嫉妒儿子和儿媳的感情好呢?但事实上,不止焦母和刘兰芝,从古至今糟糕的婆媳关系大多源于不愿与孩子分离的心态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婆媳关系导致的悲剧,源头却是摆不正的亲子关系

焦母:亲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

健康的家庭充满爱,父母深爱着孩子,但也懂得将孩子抚养长大,不是为了和孩子捆在一起,而是要把他推出家门,去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过更独立自由的生活。家庭是爱的载体,从父母传递给孩子,孩子再继续传下去。不过,家庭关系中,居第一位的应是夫妻关系,而不是亲子关系

知名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,夫妻关系是家庭的“定海神针”,在有公婆、夫妻和孩子的家庭中,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,拥有第一发言权,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。

如果亲子关系(公婆与丈夫、丈夫与孩子、妻子与孩子)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,就会产生两种常见的问题: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节。

糟糕的婆媳关系:作为寡母,拉扯焦仲卿长大历经艰辛,因为没有丈夫,她把儿子当作唯一的依靠。所以,自然而然的和儿子建立起最亲密的关系,所以更加不能接受和儿子的分离。当儿子焦仲卿建立了一个新的家庭,和儿媳的关系还很好时,她会很难过,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。所以,她会有意无意的阻止儿子和媳妇建立最亲密的关系,这也是很多婆媳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。

相反,如果婆婆心中最重要的人是丈夫而不是儿子,那她与儿子的分离就不会那么难,看到儿子找到最爱的人她会欣喜,儿子可以拥有他的家庭和人生。这个婆婆会祝福儿媳和儿子,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。

严重的恋子情节:在我们的文化里,夫妻关系既不如新生家庭的亲子关系,也不及原生家庭和父母的关系。这就会导致妈妈忽略丈夫,和儿子建立亲密关系是天经地义的。

焦仲卿和刘兰芝相约黄泉下相见后,焦仲卿回到家告诉焦母,自己是有意做出不好的事。焦母声泪俱下劝儿子:“你是大户人家的官吏,你比她高贵,抛弃她怎能算是薄情?母亲旦夕间就为你求娶,美丽苗条全城第一的女子。”

焦母当然是爱儿子的,她爱那个只属于她一个人听自己话的儿子,就是这种自私的爱,明知儿子要赴黄泉也没有选择妥协,她容不得儿子如此爱刘兰芝。婚后被迫分离的焦仲卿刘兰芝、唐婉陆游、沈复陈芸,都是因为婆婆不待见小夫妻感情好,悲剧产生的根源则是母亲对儿子不愿放手的爱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婆媳关系导致的悲剧,源头却是摆不正的亲子关系

婆媳关系是谎言,三角关系是真相

婆媳关系,听上去是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,但它的本质却是婆婆、媳妇和儿子的三角关系,而且这个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。

婆媳关系的前提:这个典型的话题有个前提是公婆和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,如果岳父岳母和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,那么婆婆与儿媳的矛盾则会被岳父岳母和女婿的矛盾代替。

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:这是导致婆媳矛盾的原因,焦仲卿和刘兰芝婚后,焦母自然而然就和小夫妻生活在一起,在焦仲卿质问母亲,妻子的什么行为招致了她的不满后,焦母回答:“我对她早已不满,岂容你对她自作主张?” 焦母认为,只要自己在,自己就是这个家庭的主人,轮不到别人做主。

大家庭的观念,我们习惯在婚后把男方的父母接来一起生活。这样一来,媳妇和儿子这个新家庭和原来的大家庭搅在一起就容易出问题。特别是现在的家庭,媳妇和儿子一样承担着经济压力,一样需要工作奔波,她必然认为这是她的家不是婆婆的家。如果婆婆认为这是自己家,并忍不住要为为这个家做主时,势必会起冲突。

传统的中国家庭亲子关系是核心,对妈妈来说儿子是重要的情感寄托,丈夫也要排在儿子后,一旦儿子结婚,就意味着她失去了情感寄托,不甘之下就会展开和儿媳的争夺战。如果大家庭尊重小家庭的独立,公婆相爱,他们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,即便公婆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,婆媳关系也不会成为问题。

婆媳关系是中国家庭的主要战争,但婆媳关系中谁都赢不了。我们不能奢望持续千年难搞的婆媳关系,在我们这一代戛然而止,但我们仍然能为下一代做些什么,就是在该和孩子分离时主动分离,让孩子们去迎接新的挑战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婆媳关系导致的悲剧,源头却是摆不正的亲子关系

主动分离:男孩归爸爸,女孩归妈妈

父母爱孩子,但分离和爱同样重要。爱和分离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,拒绝分离就是拒绝成长。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,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。美国心理学家斯考特.派克称,懂得分离的爱才是“真爱”。

孩子与家的分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从幼儿园开始一直持续到成人基本结束。看过一个贴子,上高中的孩子还依旧和妈妈睡在一张床上,当妈妈拒绝和他一起睡时,已经太晚了,他对妈妈的依赖已经严重到病态,这就是没有及时完成与孩子的分离。

①成熟的分离:一边给予爱一边坚定的告诉孩子,你是你我是我。关系仍然亲密,但关系中的两个人都拥有独立而健康的人格。

在与家分离的过程中,幸运的孩子会遇见这样的父母,你认为他们很重要,他们也爱你,无条件的尊重你,同时又不与你粘在一起。

②分离的拦路虎“俄狄浦斯期”:按照精神分析理论,3-6岁的孩子处于“俄狄浦斯期”,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,女孩会出现恋父倾向且嫉妒母亲,他们希望取代同性的父母与异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。

如果在这个阶段,父母有意无意的顺应了孩子这个愿望。比如说妈妈和儿子的关系更亲密,并且让儿子知道妈妈爱他胜过爱爸爸;爸爸和女儿的关系更亲密,并让女儿知道爸爸爱她胜过爱妈妈。孩子则会产生“俄狄浦斯情结”,过于依赖异性父母,疏远同性父母。

德国心理治疗师海灵格:“男孩要归父亲,女孩要归母亲。”孩子首先是向异性父母靠拢,从关系中吸纳异性的力量,体会自己对异性的吸引力,然后男孩回到男性世界,女孩回到女性世界。只有这样,孩子的心理才会更健康。

《孔雀东南飞》:婆媳关系导致的悲剧,源头却是摆不正的亲子关系

③如何让孩子度过“俄狄浦斯期”:核心就是重视配偶的关系,明白这是家庭中最优先的关系,亲子关系则不是。

我们通常把孩子放在家庭核心的位置,从心理学角度这并不合适,孩子是家庭的“保护神”,因为他们天生有一种倾向,牺牲自己来保护父母的关系。如果异性父母和孩子建立了亲密关系,孩子看起来疏远了同性父母,但孩子还是会下意识的学习同性父母的特征,表明自己仍然是同性父母的孩子。

父母关系和谐,同时都爱孩子,孩子就会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孩子,父母关系不和谐,孩子则会做出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来维持平衡。父母的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版,也是进入社会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模版。

如果妈妈忽略了丈夫,和儿子建立了亲密关系,儿子就不能很好的认同父亲,最后也难以和妻子建立亲密的关系。如果爸爸忽略了妻子,和女儿建立了亲密关系,女儿就不能很好的认同母亲,最后也难以和丈夫建立亲密的关系。

作者头像
wujianhua888创始人

上一篇:冰心写的现代诗(冰心写的现代诗繁星164首)
下一篇:48国反对溯源政治化(48国反对溯源政治化嘉定路劲悦茂府)

发表评论